這兩年「負能量」、「消極」與「厭世」的主題突然很受歡迎,我自己的粉絲專頁也莫名搭上這一波的風潮。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以一個提倡厭世、負能量的形象登場,因為就我本人的經歷而言,應該被世俗標舉為「勵志」的典範才對。(以後有空再來分享我的個人經歷。)
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乏俗濫的勵志故事,勵志人物的形象永遠都是這樣:「遭逢變故→跌到谷底→歷經磨難→奮發努力→成功→幸福美滿的人生」——父母師長從小都在灌輸你這種人物形象,什麼「少年得志大不幸」、「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」、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」之類的名言佳句,幾乎成為唯一「政治正確」的思想典範。
當上國文老師之後,常常批改學生的作文,最讓我厭世的不是他們寫得有多糟,而是他們只會寫、也只敢寫這種「政治正確」的思想內容。不知道是什麼可怕的「集體潛意識」在發揮作用,不管我定下什麼作文題目,學生都可以把它寫得很勵志,結論永遠都是「我們要不斷努力,永不放棄,最後才能邁向成功」。
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「成功」這麼重要。我們這個社會到底有多瘋狂?要我們的孩子一直努力努力再努力,絕對不可以走錯路,要考上一個好大學,將來找到好工作,好像人生就是非得要追求成功不可,沒有成功的人生就是沒有意義,就是個廢物。我們的孩子在有形無形中一直受到這種觀念的壓迫,他們也很焦慮;所以就算言不由衷,他們也要整天把勵志的名言佳句掛在嘴邊,自欺欺人,寫出一堆假假的作文。(所以很多人脫離了中學階段之後,才會如此痛恨寫作文,認為中學的作文教育一點意義都沒有。)
我只想說這個社會集體瘋狂了。
也許在很多人的眼中,我也算是一個「成功」的人,所以說這些道理一點說服力也沒有。我不諱言自己是一個「考匠」,我非常會考試,所以在以考試作為主要甄別途徑的社會中,我算是一個既得利益者;但就是因為我把這一套遊戲規則玩得太透徹了,所以我更看清楚它的本質——這個社會就是一場大型的遊戲,所謂的「成功」不過就是指一個人很會玩這套遊戲,能夠把別人踩在腳底下,一直往上爬,得到很多獎賞。但我想問的是:脫離了這個遊戲之後呢?你在遊戲中一直追逐的東西,真的是你想要的嗎?還是你只是單純想要贏過別人而已?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誰?
如果勵志的故事真的有用,社會上也就不會充斥失敗的人了。成功的人是因為他本來就有成功的特質,聰明的人是因為他本來就有聰明的潛能,這句話聽起來很消極,但每個人本來就都有自己的路要走,不會因為複製別人的軌跡就會走到同樣的終點。我們應該多花時間去澄清自己到底是什麼人,而不是盲目追求社會既定的價值觀。
也許有的人會對我說的這番話嗤之以鼻。「因為你已經成功了,所以你說這些話,故意讓別人消極、不努力,你就可以繼續保有你的成功。」但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很成功,也許在事業方面我已達到社會期盼的標準,但我在愛情方面根本失敗透頂。不過說到底,哪裡有什麼「成功/失敗」之分?這種價值區分本身就是個大騙局,只會讓人強求本不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東西而已——正是因為你有欲求,所以你才會被奴役。
如果某一天,大家突然醒了,突然發現這一切不過就是個遊戲,根本沒什麼「成功/失敗」的區分,也沒什麼好追求,那時候社會秩序應該會崩解,再也沒有人能夠來奴役你、逼迫你了。為了預防這個情況發生,且讓我們繼續勵志下去,最好大家都追求同一個目標,一道來鞏固這個既定的社會秩序。
還有很多想講的沒講。改天再來談談負能量與厭世,其實也是另一種自欺欺人。
ps. 今天去參加台北國際書展,在展場留下了很厭世的簽名,如果有人找到我的簽名在哪裡,可以拍照上傳到粉絲專頁哦!沒有獎品~~我哪有能力給什麼獎品!夠厭世了吧!